理財要繳什麼稅

稅

(這系列文章是Podcast的文字稿所以不會講太細,大家可以去問谷哥大神更詳細的規定。)

存款利息

不管是台幣或外幣存款,產生的利息都要納入綜合所得,課綜所稅5-40%。每一申報戶有儲蓄特別扣除額27萬。

台股股利

台股股利有兩種課稅方式,二選一可以選對自己有利的 。第一種合併計稅,把股利加進綜合所得總額課稅。選這個方式的話股利的8.5%可抵減稅額,上限8萬。假設阿齊賺的100萬裡面,其中10萬是股利所得,10萬的8.5%是八千五。那剛剛算出來阿齊原本要繳三萬一,扣八千五只要繳兩萬二。第二種是單一稅率,分開計稅28% 。所得稅率級距低的選合併計稅,高所得選分開計稅。只要繳5~12%稅的阿齊當然選合併計稅,還可以抵減稅額 。原則上所得稅級距40%才會選分開計稅。如果是公司的大股東,有贈與子女的需求,可以透過有價證券信託的方式來避稅,這個之後講贈與傳承的時候會說。

基金、ETF

基金根據基金註冊地、投資地區不同,課的稅不一樣,ETF也是。假設境內基金,投資台灣,例如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,配息要納入所得扣綜所稅,價差比照證所稅停徵。境內基金投資海外,例如中國信託越南基金,配息算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,價差比照證所稅停徵。境外基金投資海外,例如安聯收益成長,配息跟價差都算海外所得,納入最低稅負。最低稅負制後面我會詳細說明。所以如果你在台灣是高所得族群,綜所稅級距高,就盡量多投資海外基金ETF,省比較多稅。

海外股票、海外債

都算海外所得,納入最地稅負制。

結構型商品

雙元貨幣、SI分離課稅10%,SN納入最低稅負制。

黃金存摺 

黃金算財產交易所得,併入綜所稅課5-40%。

投資型保險

有些人會去買投資型保單,我個人不是很喜歡,我覺得投資歸投資,保險歸保險。但這邊不是要聊投資型保單的好壞,而是投資型保單要繳什麼稅。投資型保單是透過保險持有基金或ETF,可以分成保險帳戶和投資帳戶。投資帳戶裡面的利息和價差課稅方式跟基金一樣,投資境外算海外所得,納入最低稅負制計算基本所得額。境內的話利息所得計入綜合所得額,有27萬儲蓄特別扣除額,資本利得比照證所稅停徵。股利所得28%分開計稅,或併入綜所稅二選一。 

如果是類全委帳戶又不太一樣了,類全委帳戶是保險公司委託投信代操的投資帳戶,淨值在約定金額以上就固定撥回幾趴給投資人。撥回金額跟當年度投資損益不完全相關,要用實際投資損益,帳戶內投資標的去計算相關稅賦,以帳戶內投資標的為依據。保險給付的部分,保險事故沒發生你人沒怎樣,只會課投資型保單,根據投資所得類型課相關所得稅。如果你的投資型保單有壽險,則根據實質課稅原則可能被視為遺產無法免除遺產稅,之後講保險稅賦的時候會講比較詳細。

不動產

持有不動產會有房屋稅和地價稅,移轉會有土增稅和所得稅(房地合一新舊制)。台灣人喜歡買房,其實不是只有台灣人,華人都喜歡買房,有土斯有財觀念認為房子只會漲不會跌。根據住商機構調查,近一年台北市大樓、公寓平均租金收益率只有2.2% 。收益率最高的大同區,大樓3.2%,公寓2.7%。大安南港更低,不到2%。

這只是毛租金報酬率,隱藏成本沒考慮進去。空置成本,房客不會源源不絕,前房客前腳剛走後面的房客緊接上來根本是天方夜譚。我自己從大二開始租房,台南租房租五年,台北租房租 五年多,要房子CP值很高房租低於行情才有可能房客無縫接軌。房子空下來等待出租時間是沒有租金收入的。

另外還有修繕管理成本,裝潢費、修繕費,還要花時間管理,如果不想花時間就得花錢請人管理。再來是稅,房屋稅非自住的稅比較高,出租會有租賃所得,課5-40%的稅,還有地價稅,非自用稅率千分之10-55。這些都扣完才是實質租金報酬,還要考慮不動產流動性偏低變現不易,短期買賣房地合一稅的問題。

剛剛說的是不動產出租的稅,那買賣如何課稅。房地合一實施以前只有針對房子課稅,實施以後房地都要課稅,大幅增加短期投資的成本。房地合一在105年實施第一版房地合一1.0,去年110年實施房地合一2.0。有點複雜不講太細大家可以去問谷哥,總之房地合一實施後短期買賣不動產會課很多稅。兩年內買賣,獲利課45%,二到五年35%,五到十年20%,十年以上15%。這些適用非自用住宅,針對炒房仔。之後講傳承,遺產稅的時候,會再跟大家說不動產繼承跟贈與的問題。

(系列文章:所得稅基本概念最低稅負制、海外所得、CRS

Podcast: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

歡迎追蹤:FacebookInstagram

小額贊助:請我喝紅茶

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聯絡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