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得稅基本概念

所得稅

(這系列文章是Podcast的文字稿所以不會講太細,大家可以去問谷哥大神更詳細的規定。)

富人在乎的是節稅

這幾年服務很多高資產客戶,他們在意的其實不是投資什麼能賺多少錢,因為他們的本業已經夠賺了。當然他們也會需要穩定收益的金融產品,但他們更在乎的是如何能繳更少的稅。真的非常有錢的人大多是企業主,家裡開公司的,這種人的避稅方式就非常多元花俏了。很多在最前端公司作帳的時候就開始鑽漏洞,或是利用股權架構來傳承。

上班族就算再厲害,GG工程師25歲畢業工作40年,平均年薪500萬,不吃不喝也只能累積兩億。你說兩億很多欸!沒錯,兩億很多,我這輩子可能也賺不到這麼多錢。但你知道郭台銘今年股利可以領90億嗎?當然拿郭董舉例太極端,但真的很多有錢人一年就能賺破億了。這些絕大多數都是企業主,我相信我聽眾裡面絕大多數不是這種人啦,我猜連一個都沒有。如果有的話請去抖內一天的生活費給我拜託。

那我們這些窮人就沒得避稅了嗎?欸老實說領薪水的還真的沒啥好避的。但還是可以多了解一些稅的東西,在能力範圍內盡量節稅,少繳一毛是一毛,錢拿去丟水溝都比繳給政府爽。一般人比較會遇到的稅,賺錢要繳所得稅,買房會有房屋稅土地稅土增稅,掛了會有遺產稅。不想繳這麽多遺產稅提前把錢給小孩會有贈與稅。這篇先跟大家聊所得稅的基本概念,下一篇聊各種理財工具會有什麼相關的稅,其中的一些大家常見的理財產品像是股利、基金這些怎麼課稅會說的詳細一點。最後會講海外所得,最低稅負制和CRS。之後可能會再出一系列講遺產稅贈與稅,還有如果要利用保險節稅的話該怎麼規劃。

所得稅基本概念

所得稅是大家出社會第一個要繳的稅,投資理財賺的錢也是所得的一種也要繳所得稅。所以我先跟大家聊一下所得稅的基本概念,所得稅怎麼算。

第一步:計算綜合所得總額。把1-12月整年賺的錢加起來。以申報戶為單位,就是自己、配偶和扶養親屬小孩或爸媽。包含薪水、開公司獲利、當包租公的租金、銀行利息,這些加一加就叫綜合所得總額。

第二步:計算免稅額。一個人的免稅額有九萬二,超過70歲的話有十三萬八。

第三步:計算一般扣除額。分成標準扣除額跟列舉扣除額,二選一選高的扣。標準扣除額單身仔十二萬四,夫妻兩倍二十四萬八。列舉扣除額列舉出來超過十二萬四就用列舉,沒超過就用標準。列舉扣除額項目包括捐贈、人身保險、醫藥生育、災害損失、購屋利息和租金支出。每個項目各自有規定和上限。

第四步:計算特別扣除額。特別扣除額不管第三步選標扣還是列扣都可以用。項目有薪資、身心障礙、幼兒學前、教育學費、儲蓄、長照和財產交易損失。幼兒學前跟長照有排富條款。

第五步:計算基本生活費差額。如果把這些可以扣的扣除額扣一扣比基本生活總額還少的話,差額也可以扣。這比較會發生在有扶養親屬的情況。

第六步:計算綜合所得淨額。把綜合所得總額扣掉免稅額,扣一般扣除額,扣特別扣除額,扣基本所得差額,最後得到綜合所得淨額。如果扣一扣變成負的就不用繳稅。

最後一步:計算應納稅額。把綜合所得淨額乘以稅率,台灣所得稅是累進制,還要扣掉累進差額,最後得出你要繳得稅。

阿齊的例子

那我舉個例子來計算綜所稅,來算算看阿齊2022年要繳多少稅。2022年賺的是明年五月報稅。第一步計算綜合所得總額。阿齊單身仔沒老婆,今年年薪100萬沒有其他收入,綜合所得總額100萬。第二步免稅額,一個人九萬二。第三步一般扣除額,阿齊自顧不暇沒在捐錢,沒錢買房沒有購屋利息,房東不給報稅,選列舉扣除額不划算。所以選標準扣除額十二萬四。第四步,特別扣除額。阿齊的所得都是公司給的薪水,薪資特別扣除額二十萬七千。第五步,計算基本生活差額。阿齊沒有申報扶養,所以沒有差額。第六步計算綜合所得淨額,100萬扣九萬二扣十二萬四扣二十萬七千,等於五十七萬七千。最後一步,算要繳多少稅。五十七萬七千裡面五十四萬繳5%,三萬七繳12%,所以總共要繳31,440。

這些東西其實每年五月報稅的時候,政府的報稅軟體都會幫你算好,除非你有列舉扣除額不然報稅花不到五分鐘。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送出信用卡扣款打完收工。先講基本所得稅概念再來講跟理財有關的稅大家會比較有概念,下一篇介紹一些常見的金融產品要繳什麼稅。

(系列文章:理財要繳什麼稅最低稅負制、海外所得、CRS

Podcast: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

歡迎追蹤:FacebookInstagram

小額贊助:請我喝紅茶

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聯絡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