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金雞母變拖油瓶,南山如何拖垮潤泰

南山

潤泰跌停

上禮拜三市場傳出南山人壽的淨值大跌,第二季可能會跌破千億。因為南山本身沒有上市,所以影響的是主要持股的潤泰新、潤泰全還有寶成。市場一度傳出,受到南山淨值的影響,潤泰的淨值有可能變成負的。

根據證交所的規定,每股淨值跌到10塊以下就會被取消信用交易資格,低於5塊就被打入全額交割股,跌到負數就會被迫下市。所以大家開始狂倒潤泰新和潤泰全,潤泰新股價禮拜二收在72.9,禮拜三市場開始有傳聞,盤中直接跌停變65.7,禮拜四再跌一根到59.2。潤泰全也一樣兩天內從80跌到剩65。

重訊澄清

潤泰為了阻止股價瘋狂下跌,所以在禮拜三晚上10點在證交所發重訊。表示他們要改變會計政策,把帳上的投資性不動產,從成本法改成公允價值衡量法。這樣可以大幅提升潤泰的淨值,避免後續的下市危機。

潤泰目前手上的投資性不動產以南港車站跟松山車站兩大BOT案為主,2021年底投資性不動產重估的公允價值大約300億。你把公允價值想成是市價比較好理解。這個意思是,假設潤泰有一座大樓,當初花100億蓋的,10年過去已經漲到300億了。過去用成本法,帳面上還是認列100億。現在改變會計政策,從成本法改成公允價值衡量法,所以帳上的不動產就會從100億變成300億。

會計政策隨便改

會計雖然很無聊,但用的活的話財報真的有非常多可以動手腳的地方。你也不能說他做假,他是有符合規定的,但你看到的數字都是公司想給你看的數字。你說台灣高鐵,以前一直虧損,後來怎麼轉虧為盈的?不是營收變高,也不是成本降低,是調整折舊政策。對,就只是改變一個會計的計算方式,就讓他從虧損變成獲利。

照理說會計政策應該是公司的經營方針有改變才會變動,就是這東西在你公司經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,不應該輕易改變。像潤泰或是高鐵的例子,在理論上應該不是可以更改會計政策的時機。但你能說啥?人家就是能掰出其他理由讓會計師簽。

壽險業淨值大跌

今年初到現在,烏俄戰爭、通膨和升息,造成投資市場上股債雙殺的情況。不只股票跌,債券也跌。保險公司拿了保戶的保險費後,就會把這些錢拿去投資金融資產,而為了避免波動太大,通常都會以債券為主,所以這次的升息影響就非常大。

台灣目前壽險前三大是國泰、富邦跟南山。前兩間母公司都是開銀行的,資金雄厚比較不怕,國泰跟富邦都有個姓蔡的大財閥富爸爸。南山的爸爸只有開大潤發的光頭王。

南山的淨值在去年底是5115億,但到了今年第一季只剩3235億,下降1880億。母公司潤泰新跟 潤泰全影響很大。潤泰全今年第一季的淨值從去年底的1168億掉到712億,潤泰新從1069億掉到583億。照這個跌幅速度,還有第二季國際市場的狀況,第二季結算出來還真的有可能會很難看,難怪他們不得不從會計政策上動手腳。

那我們看看國泰跟富邦的狀況。國泰從7421億掉到剩不到6000億,蒸發1480億。富邦從6095億變5124億,蒸發快1000億。

南山跌得比別人多

南山規模比國泰富邦小,為何還跌比較多?主要有兩個原因。第一,南山海外投資佔可運用資金比例高達7成,國泰富邦只有6成。所以南山受國際市場影響更大。第二,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會計政策,又是會計政策。剛剛講到不動產可以用成本估價也可以用公允價值,金融資產也可以。根據IFRS9(IFRS就是一種國際間的會計公報,9就是第9號公報),金融資產可以分成三種,我簡化一點說明。

第一種叫按攤銷後成本衡量,買進的目的是打算把債券持有至到期 。債券價格變動不會影響損益,也不會影響淨值。

第二種叫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,買進的目的是賺取現金流,交易頻率低。價格變動不會影響損益,但會影響淨值。

第三種叫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,買來的目的是交易賺價差 。價格變動,會影響損益,也會影響淨值。

所以把債券歸類在第一種的成本法去計算,那價格大跌也不影響淨值。偏偏南山跟其他壽險公司比,放在後面兩種會影響淨值的債券比例比較高,所以南山的淨值受債券價格影響就會比其他公司大。

(系列文章:升息有利壽險業?大到不能倒,台灣保險業的亂象

Podcast: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

FB:齊家治國先理財

IG:JIACHIFINANCE

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聯絡我